大岭山“八个一”系列红色主题活动:汲取抗战精神伟力 砥砺新时代赶考之路
来源:大岭山融媒体中心 编辑:蒋兵华、祁玉婷 时间:2025-09-03
导读:
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在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,作为东江纵队重要策源地和华南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的大岭山镇,以八个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为主线,通过一场场形式新颖、内涵丰富、感染力强的纪念活动,引领干部群众重温

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在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,作为东江纵队重要策源地和华南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的大岭山镇,以“八个一”系列红色主题活动为主线,通过一场场形式新颖、内涵丰富、感染力强的纪念活动,引领干部群众重温光辉革命历史,汲取奋勇前进力量,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。
【红色文艺】历史叙事中的情感共鸣
大型原创粤剧《烽火慈萱》8月15日、16日连续两晚在大岭山镇大塘村广场倾情上演,两场演出场场爆满,反响热烈。该剧以李淑桓烈士的真实故事改编,生动再现了这位“东江游击队之母”送七子上前线、最终壮烈牺牲的感人篇章。《烽火慈萱》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,更是大岭山镇系统性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标志性成果——李淑桓事迹以“民间文学”门类入选东莞市非遗名录,成为全市首个被纳入非遗保护的红色文化项目。演出地点选在李淑桓生前战斗过的大塘村,观众置身历史现场,通过粤剧名家精湛演绎,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崇高的家国情怀。

同样以艺术诉说历史的“星辉映耀岭山红”美术展,则以180余件美术作品和文献资料构建跨越80载的文化长廊。84岁本土艺术家张群炎耗时半年创作的60幅中国画尤为动人,他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与现代城市风貌融于宣纸,让观众更多地去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。展览以“永恒的丰碑”“蒸腾的热土”“奔涌的蓝湾”三大篇章,系统梳理东莞大岭山从抗战烽火到湾区新城的壮丽征程。

【沉浸体验】行走课堂中的精神传承
“穿越烽火岁月传承东纵精神”亲子定向活动将红色教育转化为生动的家庭实践。80组亲子家庭通过打卡红色地标、聆听英雄故事、参与红色互动等八个维度的沉浸体验,让东纵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机。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,孩子们将参观变成“寻宝之旅”;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,“东纵知识你划我猜”“智获物资”等游戏让革命历史可知可感,真正实现了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参与”的转变,让红色教育焕发新活力。

“重走东纵路岭邑传薪火”红色夏令营,则通过为期两天的沉浸研学,让百名少年儿童深度触摸历史脉搏。“独轮车运粮”体验后勤运输的艰辛,“破译密码”感受地下工作的智慧,“战地投弹”体会战士们的英勇——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让抽象的历史变得立体可触。活动成功激活了红色基因的青春密码,为赓续红色血脉培育了新生力量。

【深情讲述】声音艺术中的信仰力量
“重走抗战足迹聆听烽火故事”主题沉浸宣讲活动创新采用情景式宣讲。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,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宣讲员以《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》《东纵司令员曾生》等为题,将历史现场变为生动课堂。粤语讲古《红旗阵》展现岭邑文化魅力,小宣讲员郑策鹏用快板讲述儿童团长林树连的故事,宣讲员罗慧娴分享祖孙三代守护红色记忆的传承……这些饱含深情的讲述,让百余名参与者深刻体会到“历史就在身边”。

“铭记历史吾辈自强”红色诗歌朗诵晚会则通过艺术化的声音表达,激荡起澎湃的爱国情怀。原创广播剧《火凤凰》再现李淑桓的感人故事,《小英雄大眼仔》塑造了少年英雄形象,《百花洞战斗》重现东纵辉煌战绩。当《大岭山之歌》旋律响起,演员与观众齐声高唱,将对英雄的敬意化为激昂赞歌。《血写的课本》《青春中国》等诗篇的朗诵,更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。

【深情讲述】声音艺术中的信仰力量
“歌声嘹亮历史回响”——红色歌曲党史课创新以音乐为载体诠释百年党史。《保卫黄河》《游击队之歌》再现烽火岁月,《东江纵队之歌》《大岭山之歌》让本土抗战史更加鲜活,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唱响未来希望。主讲人杨继春通过珍贵影像与深入解说,让观众感受到“歌声承载的历史厚重”。

作为系列活动的高潮,《大岭山之歌》MV发布暨“歌声漂流”活动掀起全民传唱热潮。10余支合唱队伍深入东纵纪念馆、百花洞战场等历史现场,用歌声串联过去与现在。这首创作于1949年的战歌,从最初的战场传单到如今的时代旋律,已成为大岭山人的精神图腾。活动不仅彰显了“东纵摇篮”的红色底蕴,更展现了“逸香岭山”的人文魅力——清逸悠远的莞香、清甜逸群的荔香以及荔枝柴烧鹅风味独特的果木香,正是这片土地从战火走向繁荣的生动写照。
【深情讲述】声音艺术中的信仰力量
大岭山“八个一”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实现了三大创新突破:
☆叙事方式立体化。突破传统说教模式,通过粤剧、美术、音乐、宣讲等多元形式,构建起“可看、可听、可触、可感”的沉浸体验体系。红色夏令营的“军事体能挑战”、亲子活动的“你划我猜”、诗歌晚会的广播剧演播等形式,让历史变得鲜活生动。
☆参与主体多元化。活动覆盖党员干部、青少年学生、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,特别是亲子家庭和夏令营学员的深度参与,打通了代际传承的通道。84岁老艺术家的专题创作、小学生宣讲员的精彩表现、干部群众的热烈互动,形成了全年龄段的红色教育生态。
☆精神内涵时代化。系列活动始终注重挖掘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。“八个一”中的“宣讲员分享在东莞大岭山这片红色热土上见证的信仰力量”等环节,引导参与者将历史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建设注入精神动力。
【后记】
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,大岭山人以创新的形式重温峥嵘岁月,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。这片孕育了东江纵队的热土,正将红色基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,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书写更为辉煌的篇章。铭记历史,不是为了停留过去,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;缅怀先烈,不仅为表达敬意,更为传承他们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。
责任编辑:蒋兵华、祁玉婷

地区专栏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