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千万工程”见成效 |十八里碧波兴万象,道滘和美水乡示范带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来源:未知 编辑:阳玉欣 时间:2025-08-26
导读:
编者按 自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以来,道滘镇努力践行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279典型引领体系,科学规划,构建12349典型引领体系,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,高位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全域铺开、落地见效。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检验之年。道滘推出系列

编者按
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全面实施以来,道滘镇努力践行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和市委“1279”典型引领体系,科学规划,构建“12349”典型引领体系,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,高位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在全域铺开、落地见效。
2025年是“百千万工程”实现“三年初见成效”的检验之年。道滘推出系列报道,展现提升镇村发展新动能、优化城乡环境新风貌、促进千万人口深度融合等实践成果。今日聚焦以道滘水乡人文为底蕴,共绘水美城兴新画卷。
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
我镇通过
规划引领、建设攻坚、运营赋能
三轮驱动
成功打造了
东莞“和美水乡”
乡村振兴示范带(道滘段)
该示范段以18公里水系为脉络
自西向东串联8个行政村
覆盖31.1平方公里
是东莞市首个乡村振兴示范带
2022年成功获评东莞唯一一个
“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”


锚定规划坐标
构建科学布局体系
01
高位统筹强机制

成立由镇委、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指挥部,由镇委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乡村振兴及工程建设的镇领导具体抓,对示范带沿线各村党组织书记“一对一”进行指导,形成“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”的推进体系。配套出台《道滘镇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项目管理办法》《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统筹开发工作的若干措施》《道滘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》等政策文件,“十四五”期间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,从制度层面保障规划落地。
02
规划先行塑格局

前期引入省市级规划团队编制乡村振兴“1+2”规划体系,即1个东莞市道滘镇域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以及和美水乡、水乡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2个建设子规划,并提前于2022年培育4个市特色精品村和3个水乡特色示范村,为示范带建设打下扎实基础。

其中,选取兴隆街作为“和美水乡”示范带圩市精华段的首开段,以“活力老街、精致市井、有味日常”为发展定位,通过活化改造、更新业态、提升人气,为老街注入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动能。
03
精准定位显特色
深度挖掘“鱼米之乡、美食之乡、游泳之乡、龙舟之乡、曲艺之乡”等“五乡”文化内涵,在示范带沿线8村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。

比如大岭丫村打造市级绿美示范乡村,永庆村大力发展游船项目,形成“一村一韵、移步换景”的全域景观体系。

立足“中国特色食品名镇”“中国曲艺之乡”“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等“国字号”“省字号”品牌效应,锚定“湾区东岸水乡体验目的地”定位,规划“稻屋花香”都市农旅基地、“一村两园”水上田园综合体等特色板块。

为保留道滘特色的水乡文化与建筑,对示范带沿线的历史文物、老旧建筑还进行了翻新和修缮,如巍焕楼、济川善堂、衡斋家塾、豉油厂旧址、永庆曲艺社等,让这些蕴含时代印记的古老建筑重新焕发新的光彩,成为沿线不可或缺的打卡地标,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乡土情怀。

攻坚建设难点
激活水乡发展动能
01
民生导向优空间

兴隆街是道滘的母亲街,有着良好的自然肌理与深厚的历史底蕴,为此选取兴隆街作为“和美水乡”示范带圩市精华段的首开段。首开段于2023年4月动工建设,并于2023年12月完工,全长150米。
在首开段动工建设前期,组建属地村干部和驻村团队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挨家逐户了解摸排情况、征求意见建议,全力回应“民声”。“和美水乡”示范带圩市精华段沿线建筑风貌在彰显现代设计风格的同时,还竭力还原民国水乡建筑风格,真正实现“留得住乡愁、容得下烟火”。
02
因地制宜巧施策

一期项目(即圩市精华段首开段)围绕兴隆河两岸约39栋建筑外立面设计,坚持“一楼一策”,按照统一展示面整体色调、保留特色农房历史风貌的基本原则,逐栋商讨确定瓷砖贴面、构件压顶、墙漆粉刷、装饰线修补、窗框定制、砂浆勾缝等定制方案。针对缺乏公共活动场地、日常休闲活动无法满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,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场地条件,打造一个集休闲、集会、表演、交流、亲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兴隆社区广场,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。

二期项目(即圩市精华段除首开段剩余1.9公里)已于2025年2月18日动工建设,将继续完善剩余下1.9公里的兴隆河两岸沿线改造工作,包括226栋建筑外立面改造,建设总面积1400平方米的公共广场建设、沿路“三线”整治、河道驳岸整治、周边道路及巷道改造。

△二期效果图
三期项目计划总建设长度约3公里,北起地铁1号线厚德站、南至广惠城轨道滘站。三期项目将结合非遗、潮流、美食等个性化元素,创造性活化老街历史文脉、优化城市功能空间,与兴隆街、永庆村等联动建设“地铁上的休闲生活街区”。其中,为把握今年年底市地铁1号线通车机遇,我镇率先启动建设厚德站慢行接驳快线,这是三期重要组成部分,7月份动工,10月底竣工。着力打造“从轨出发、依水而行、舟游道滘”的“快达慢行”Citywalk路线,为广大游客提供“陆上水间皆风景”的美好畅游体验。
03
美丽建设补短板
结合示范带建设,一体推进沿线8个村绿化美化、停车秩序治理、“六乱”整治、垃圾分类和美丽田园建设,进一步扮靓“颜值”。例如在全市率先采用“多网合一”光纤通信网络建设模式,2023-2025年计划投入约9600万元对全镇“三线”进行优化整治,目前,全镇基本完成全域“三线”整治。其中,选定大岭丫村打造市级绿美示范乡村、沿江碧道公园打造绿美生态示范点,三年来全镇种植苗木1.1万株,新增及补绿复绿面积超20万平方米,建成了78公里碧道,实现“转角遇美、出门见绿”。

创新运营模式
示范产业融合效能
01
专业运营强业态
鼓励优质运营管理公司参与示范带资源统筹及项目运营,最高给予投资主体100万元补贴。实施项目招商部门包干制,聘请专业团队为招商运营把脉问诊,目前,已引进四海饮食、也文也武等优质项目。

另外,通过建成大湾区首个道滘裹蒸粽非遗文化馆、推动刘氏旧屋改造为文化博物馆、与社会力量共建济川善堂慈善博物馆等方式,持续打造水乡文创产业集聚区,逐步形成“非遗体验+美食消费+文化研学”的产业矩阵。

其中,在《道滘镇休闲旅游船舶管理暂行办法》出台后,道滘镇永庆村积极探索“强村公司+专业运营”发展模式,以市场化、产业化思维全面激活水乡发展新引擎。通过成立东莞市虹桥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,聘请专业经理人团队等模式,重点打造水乡游船项目。建造水乡游船码头,创新引入可升降篷智能游船以突破传统桥梁限高制约,并配套开发游船餐饮套餐及文创礼品,逐步构建“游船+餐饮+住宿”全链条体系,2025年5月1日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,带动周边消费近12万元。
02
多元活动聚人气

圩市精华段首开段顺利完工后,以示范带精华段为轴,围绕“与水共美,品味道滘”的特色IP,策划了“水韵灯辉夜未央”元宵花月夜、粽子文化消费节、七夕乐夏节等品牌活动,将永庆村打造成“东莞小江南”,兴隆街也顺势成为了“网红”打卡地,水乡游船项目串联永庆村至兴隆街河段,将“单一”景点串点成线,连片形成特色水乡文化名片,持续带动文旅消费。如今年粽子节期间,累计吸引超过12万人次游客前来兴隆街打卡,相关话题网上曝光率达3000万次。此外,积极培育夜间经济新爆点,实现“白天看景、夜晚消费”的全时段体验。

03
长效管理固成果
持续推进并优化“1+8”环卫保洁模式改革,组建1支服务镇中心区5个村的镇属保洁队伍以及8支以本地村民为主的村自聘保洁队伍,实施“网格化+智慧化”管理;同时,持续优化“首开段”的交通线路、停车布局、车辆通行设置等资源配套,确保商业形态与水乡风貌协调统一,实现“建管并重、永续发展”。

道滘镇正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总牵引,以水乡文化为底色、以产业升级为动力、以城乡融合为路径,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未来,道滘将继续深化空间拓展、风貌提升与文旅融合,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水乡特色文化互促共荣,加快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湾区现代化和美水乡,为东莞乃至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“道滘样本”。
责任编辑:阳玉欣

地区专栏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