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势百千万 迈向新征程--东莞常平袁山贝村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创出新境界
来源:世界财经杂志 编辑:李小玲 时间:2025-03-21
导读:
袁山贝村位于东莞常平镇西南部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与常平镇区仅一河之隔,扼常朗大道要冲,环城路由南到北贯村而过,交通四通八达。全村面积5.72平方公里,下辖10个村民小组,户籍人口4225人,外来人口约3万人。 近年来,袁山贝村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抓手,


近年来,袁山贝村以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为抓手,坚持党建引领,全面加强存党组织建设,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,提出“党建引领+盘活闲置用地+工业园区升级改造+以美围家”的发展思路,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,推动乡村振兴跨越式前进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该村现有规上企业34家,高新企业15家。2024年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达6964.4万元,同比上升6.5%。

一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,健全并严格执行“第一议题”、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、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组织生活会等制度,2024年一年间,召开党委班子会议22次、各党支部委员会会议56次,党员大会、书记讲党课、党员微党课等共7次,主题党日、组织生活会52次,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系统性、针对性、实效性,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村集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二是狠抓廉政建设,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坚决反对“四风”,组织开展党员干部、工作人员等谈心谈话共268人次,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、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,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。同时,针对巡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,深入剖析问题产生根源,逐条逐项研究治本之策,将整改责任分别落实到责任干部,明确整改时限,确保整改达标。三是扎实结对共建。结合市直机关单位帮扶村、镇“驻点联系+”工作,以“双报到”活动为契机,联合镇教育系统、投促中心、住建局、自然资源分局、农商行等共建单位,立足群众需求,坚持问题导向,开展“党员点亮微心愿”活动,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、解难事。
二、针对性激活发展动能,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
袁山贝村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,以管理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的要求,对村组财务管理提质增效,为经济发展、资产运营等工作全面保驾护航。
2024年,袁山贝村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工作强而有效,借力政策优势继续扩大经济发展成果。2024年以来,村级共完成资产交易13宗,涉及交易金额3678万元;组级涉及资产交易项目共计46宗,完成资产交易31宗,涉及交易金额2294.4万元。助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。2024年,该村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工业园区的升级改造,通过整合产业发展空间,优化企业经营环境等措施,让企业经营者实施企业园区的升级改造、微改造等,引导企业园区开展升级改造及微改造2家,改造面积2万2千平方米,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及经营活力。

三、升级宜居环境,建设美丽乡村
改善民生基础设施:2024年以来,袁山贝村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,共投入925.25万元用于停车场、小公园、小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,大力提升和美化辖区的人文居住环境。建设儿童友好“美丽庭院”:2024年,袁山贝村根据本村状况,因地制宜,围绕儿童友好主题打造“美丽庭院”。
结合池塘周边的环境,袁山贝村对南门路面向池塘的老旧居民楼进行墙面的美化;结合“东莞儿童友好城市”的标志及内容实施五彩斑斓的墙绘,同时配套成长护学路,与村委会周边美丽的墙绘共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四、强化治理整治,建设平安祥和乡村
社会治安治理效果显著。2024年辖区盗窃警情同期对比去年下降42.47%、伤害类警情同期对比去年下降21.56%、涉“黄赌”警情同期对比去年下降15.38%,社会面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。
社会矛盾化解高效到位。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做到网格化、闭环式管理,依据矛盾严重程度分别划分为“高”“中”“低”三级并建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,形成以社区民警为主体,依靠社区干部、网格员、党员、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,全面细致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,第一时间进行调处,重点人员及事件跟进处置,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、解决在萌芽,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、不安定因素。特别是对出租屋巡检工作更加聚焦社会治理需求,做到了“三必核、七必问、十必查”。2024年共摸排化解矛盾纠纷148起,无民转刑等案件发生。特别是电诈警情对比上年显著下降,人民群众的反诈意识逐年提高。


二是对建材、机械、轻工、纺织、危险化学品等企业、锂离子电池制造、粉尘涉爆、使用燃气、珍珠棉生产、特种作业、有限空间企业进行排查摸底,建立监管台账,对照清单——落实。
三是充分运用自查、普查、夜查、复查、暗访等方式,对“三小”场所违规住人和出租屋违规占用首层楼梯间隐患“动态清零”,确保隐患问题的早发现,早治理。
五、振兴教育文化,打造活力乡村
“家校社”协同办教育。以助力常平打造“东莞东部教育中心”为工作目标,以学生需求为导向,整合社区各项资源,在日常工作中,重点夯实立德树人铸魂、基础教育提质、教师队伍筑基、校园安全守护等根基。目前,该村学校2家、幼儿园2家,户籍(含股民)在读学生656人,其中小学284人,初中122人,高中95人,大学以上155人。
厚植文明实践沃土。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,开展具有时代特色、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,以党员干部牵头,村民群众齐参与的模式,推进乡村文明创建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培育融合发展,为百千万工程工作持续“加码”。2024年,该村共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29余场,参加人数41300余人。同时通过不断壮大文化队伍建设,目前文化队伍参与人数达400余人。

一是精细盘活资源挖潜,开辟增收新路,让闲置资源变身创富资本。
二是构建特色产业集群,延伸上下游链条,发展新质生产力,构建产业集群,提升产业韧性,增强整体效益。
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助推蜕变发展,吸引外部资本,通过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、做好做优经济蛋糕。
四是借助“工改工”发力“百千万”。我村“工改工”项目袁山贝环常路旁地块约100亩,目前已标图入库,正与相关地块权属人磋商拆赔方案等,努力拓出发展“新空间”。
五是深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以点带面,坚持实打实推进,建设新农村特色城市环境。
责任编辑:李小玲

地区专栏

最新资讯